链接起普朗克所言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人类学-社会科学”的有形之力或无形之手到底是什么?人工智能以其”至小有内、至大无外“鲜明特点进行学科交叉的内在因素是什么?了解人工智能、使用人工智能、创新人工智能和恪守人与人造物之间关系的逻辑主线是什么?这些都是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需要思考的问题。


2024年9月22日上午,“智行中国”系列论坛第八期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科学是内在整体: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之问”为主题,围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高校教务工作负责人和人工智能领域学者直面为什么要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是什么以及如何做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论坛同步在线直播,全网累计观看人次超51万。


1727313576508205.png


本期论坛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主办,CAAI 教育工作委员会、浙江大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承办,教育部人工智能专业(AI+X)方向虚拟教研室、教育部“101计划”人工智能引论课程虚拟教研室、人工智能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大学)、中国计算机学会多媒体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动画与数字娱乐专委会、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参与协办。


复旦大学陈焱教授、浙江大学吴飞教授、北京大学李文新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继荣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吴文峻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李海峰教授、南京大学黎铭教授七位专家分别作主题报告,北京工业大学马楠教授担任主持嘉宾。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焱教授作了题为《复旦大学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项目的设计与实施》的主旨报告。陈焱教授表示新一代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科技发展、产业升级、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量。为推进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引领学校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和创新型大学建设,近期复旦大学系统设计和全面推进了人工智能(AI-BEST)课程体系建设。随后陈焱教授介绍了本研一体化打造了AI通识基础、专业核心、学科进阶和垂域应用类课程,本学年推出110余门AI领域课程,实现了AI课程全面覆盖本科及研究生学段,覆盖全部一级学科,AI素养能力要求覆盖全部专业。


1727313605162358.png

复旦大学陈焱教授


CAAI 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计算机学院和软件学院党委书记、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教授作了题为《从计算机101计划核心课程建设实践对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思考》的主旨报告。吴飞教授介绍教育部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计划(101计划)核心课程《人工智能引论》所形成的“厚算法基础、养伦理意识、匠工具平台、促赋能应用”建设内容,以及人工智能垂直领域大模型智海三乐赋能实践,同时介绍浙江大学正在进行的全校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内容。


1727313623522491.png

浙江大学吴飞教授


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李文新教授作了题为《北京大学人工智能和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建设情况》的主旨报告。李文新教授主要从北京大学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建设初衷、培养方案内容、课程建设情况、学生培养情况和关于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建设思路等方面,介绍了北京大学人工智能和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建设情况。


1727313719122283.png

北京大学李文新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院长、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文继荣教授作了题为《中国人民大学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和交叉学科方面的实践》的主旨报告。文继荣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背景,并分享了人民大学近年来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和交叉学科建设方面的实践。文继荣教授表示人民大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人类情怀的一流人工智能复合型精英人才,希望以后和同行进行更多的探讨。


1727313731115906.png

中国人民大学文继荣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吴文峻教授作了题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智慧学习-“从计算思维到智能思维”》的主旨报告。吴文峻教授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教育产生深刻影响,人人学习AI基本知识的通识教育时代已经到来,并分享了从计算思维拓展到智能思维的新视角,探讨如何以人工智能赋能跨学科智慧化学习的方式,设计AI通识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技术途径。


1727313744140778.pn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吴文峻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学部人工智能专业负责人李海峰教授作了题为《大学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故事驱动教学与资源建设》的主旨报告。李海峰教授阐述了面对在理工科大学中如何建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问题,面对如何在课上建设好用好数字教材的问题,及面对如何用好AI来教好AI特色课程的问题,并提出以亮点应用故事为驱动凝练技术专题,以概念纠偏与知识扫盲为目标开展课程教学,以探索AI能力体系与构建AI能力图谱为抓手拓展能力培养训练,以亲身经历和学以致用为实践手段来用好数字教材,以数字教材建设为新机遇开展教学资源建设。最后李海峰教授总结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探索。


1727313754420850.png

哈尔滨工业大学李海峰教授


CAAI 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黎铭教授作了题为《南京大学人工智能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主旨报告。黎铭教授从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与人工智能通识人才培养两个角度分享了南京大学在人工智能本科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南京大学人工智能通识课今年9月已正式开讲,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谭铁牛院士讲授课程第一讲。


1727313767343479.png

南京大学教授黎铭教授


专家主题报告环节由CAAI 副秘书长兼教育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工业大学马楠教授主持。


image.png

浙江大学吴飞教授                               北京工业大学马楠教授


论坛最后,CAAI 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吴飞教授对本期论坛进行了总结,吴飞教授提及“普朗克:科学是内在的整体”的观点。科学被分解为单独的整体,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身,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存在着由物理学到化学,从生物学、人类学到社会科学的发展链条。科技发展的事实已经表明,重大科技问题的突破,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历程中推动了链式创新。科学的发展必须要依赖于促进学科交叉的通识知识的教育。自2024年9月以来,若干高校开始开设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地方政府也把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作为其中的一个抓手,如北京市教委要求在全市开展人工智能通识课程。


据吴飞教授介绍,目前中国有535所高校设置了人工智能本科专业,21所高校设置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多所高校还设置了人工智能交叉专业或一级学科的方向。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离不开跨学科新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承办的“智行中国”的系列论坛,今后会继续针对人工智能的教育科技人才等大家关心的问题来开展研讨,为人工智能及人工智能交叉人才的培养做出努力,推动人工智能更广泛的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社会发展。


“智行中国”系列论坛是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精心策划的品牌论坛活动,旨在整合“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个关键领域前沿,促进学术交流,激发教育和科技领域的创新活力,推动人才发展,促进不同创新要素之间的深度融合。


自2022年发起以来,已成功举办八期主题论坛,分别为“迈向教育科学研究新范式”、“大手牵小手: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下的智能教育新机遇”、“智能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发展新机遇”、“智能新时代:人和人造物的力量协同与创新探索”、“AI+X:迈向垂直领域大模型赋能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专家谈”和“探寻大模型中的智子:人工智能基础理论驱散天空中乌云”、“科学是内在整体: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之问” ,目前线上全网累计观看人次已超360万人次,未来论坛将持续搭建交流平台,汇聚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学界、产业界专家学者,共探人工智能领域教育科技最新发展、应用和趋势。


1727313803143855.png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2024年09月25日


Copyright © 2010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互联网ICP备案:京ICP备06029423号-1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 邮编: 100876 技术支持: 010-62283919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