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挥多学科综合交叉,引领前沿的科学家品牌,服务地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优势特色,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结合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成立十周年主题活动发起主办“人工智能产学研创新融合科普公开课”。第二期将于2020年6月13日晚上8点(北京时间)在云端与大家见面。

 

本次直播课旨在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通过选拔优秀的智能科学技术成果和产业化项目,调动广大智能科技领军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名表彰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励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全面总结10年来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在推动各行业领域的赋能作用和未来影响力,大力提升我国智能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发展水平,加快建设成为世界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和应用高地。


主办单位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1592288388123858.png


科普公开课嘉宾


孙明俊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大所人工智能部主任,工信部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评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总体组组长。

报告题目:人工智能抗疫产品及评测情况

报告摘要:综观此次疫情防控,人工智能应用基本全程覆盖了各个环节,从红外热成像无接触快速测温到辅助诊断技术,从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疫情追踪,从机器人无接触配送到远程办公,人工智能产品和应用无处不在,本报告将集中分析无接触快速测温系统,机器人无接触配送,疫情外呼系统等几个典型应用,从产业链、关键技术、产品性能指标等做系统分析,对各企业人工智能产品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作用进行详细的分析比对。


郑冶枫

腾讯天衍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本科和硕士,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研究方向:智能医学影像分析。美国医学和生物工程学会的会士(AIMBE Fellow)和IEEE医学影像杂志副编(TMI IF=7.8)。发表论文100余篇,论文被引用6000多次,h-index指数40,撰写专著2部,2014年出版《医学影像处理的投影空间学习法:器官的快速检测与分割》,参编专著1部,拥有美国发明专利70多项。200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发明的投影空间学习法于2011年获美国马斯.爱迪生专利奖。2006年至2017年在西门子医疗美国研究院工作,2018年加入腾讯。

报告题目:医疗AI助力抗击新冠肺炎:腾讯医疗的抗疫故事

报告摘要:新冠疫情出现后,腾讯医疗线的员工和全国人民一道为抗击疫情加班加点,为中国抗疫的初步成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这个公开课,我将分享腾讯天衍实验室以人工智能为武器,助力全民抗疫的几个案例,包括肺炎智能问答、患者踪迹查询、CT新冠AI辅助诊断等。我们开发的算法和模型为政府的抗疫决策提供支持,帮助一线影像科医生快速准确地诊断新冠肺炎,同时通过微信腾讯健康小程序触达数亿民众,普及疫情知识,引导高危人群及时就医。


涂威威

第四范式副总裁,主任科学家在大规模分布式机器学习系统架构、大规模机器学习算法设计和应用、在线营销系统方面有深厚积累。曾在百度凤巢从事广告点击率预估工作,设计开发了百度机器学习计算框架ELF。第四范式先知平台独有的大规模分布式机器学习框架GDBT的设计者,将AutoML及迁移学习应用到工业界并取得显著的效果提升。在AAAI、IJCAI、KDD、ICML、NeurIPS、ICLR等会议及其工作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作为比赛主席/负责人,组织举办了NeurIPS 2018 /2019 AutoML比赛、PAKDD 2018/2019比赛、KDD Cup 首届/第二届AutoML比赛、IJCNN 2019 AutoCV比赛、WAIC 2019 AutoNLP比赛、ACML 2019 AutoSpeech及AutoWSL等比赛。PAMI首个AutoML特刊创办人之一。NeurIPS 2019 CiML Workshop、PRICAI 2018 AutoML Workshop主席,NeurIPS 2019 / ICML 2020 New In ML组织导师,ChaLearn理事会成员。

报告题目:AI如何助力科学防疫

报告摘要:疫情期间,第四范式第一时间与南京大学LAMDA研究所、苏北人民医院临床研究专家组建了一支联合专家队伍,与有关部门开展协同作战,针对疫情防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攻关。新冠病毒的传染性较强,在有关部门专家的指导下联合团队发现,快速追溯病毒的传播路径、及时发现潜在高风险人群、精准推演疫情发展趋势,是新冠防疫工作的关键。本报告将简单介绍联合团队如何利用机器学习技术与临床专家经验相结合,研发基于AI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路径分析、高风险人群精准筛查和疫情推演与决策辅助方案的相关工作,协助国家有关部门进行精准疫情防控。


人工智能产学研创新融合科普公开课

“人工智能产学研创新融合科普公开课”通过在线视频直播、热点问题讨论,以及后期的专题报告白皮书和抗疫产品展览等科普形式,服务具有创新需求的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科技型企业,邀请有参与意愿的高校、院所、新型医疗研究机构及科学家团队,实现供需对接,推动创新要素协同共生,构建配置优化、运转高效的新智造和产业智能化新生态。组织科学家与企业家围绕医疗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智能客服和新零售、5G和新一代网络通信、智能物流与无人机、生物医药及新药研发测序、医疗防疫救治与疫情监测分析和新基建下的产业融合等人工智能创新与应用展开对话。届时,科学家和企业家将分享在疫情期间的突出问题、解决方案和特色应用效果,交流疫情之下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新基建背景下如何创新发展等核心内容,并组织嘉宾、在线观众针对不同话题展开探讨,包括但不限于大数据智能分析、计算机视觉、基因测序、药物研发、远程医疗、互联网医疗、智能问答、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医疗辅助诊断系统、智能医疗云、智能语音、智能识别等。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2020年06月12日


Copyright © 2010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互联网ICP备案:京ICP备06029423号-1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 邮编: 100876 技术支持: 010-62283919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