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贯彻国家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部署要求,探索我国智能科学技术奖励项目成果产业化体系机制先行先试,表彰人工智能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单位和科技工作者,调动广大智能科技领军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原创性科学成果和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总结“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对促进技术成果产业化和科技自立自强发挥的积极效用,更好地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集群跨越式发展,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定于2022年3月25日—27日在北京和苏州同期举办“‘创新赋能·科技自强’—第十一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盛典暨2021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邀请部委专家、两院院士、顶尖学者、获奖代表和企业家汇聚一堂,围绕中国人工智能科技成果产业化和苏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区建设进行表彰、交流与合作,现将颁奖大会通知如下:


一、会议背景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起主办,是我国智能科学技术领域唯一以人民科学家、人工智能开拓先驱、我国智能科学研究的开拓者和领军人、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原名誉理事长吴文俊先生命名,依托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国科奖社证字第0218号),具备提名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资格,被誉为“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旨在奖励在智能科学研究中取得重要发现,着力实现原始创新与突破,或在人工智能领域攻克关键“卡脖子”核心技术,推动智能科学技术进步取得重大进展,创造显著经济社会效益或者生态环境效益的单位或个人。迄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己成功召开十届评审及表彰活动,陈俊亮院士、吴澄院士、吴朝晖院士、张钹院士、陆钕钤院士、李德毅院士、潘云鹤院士、方滨兴院士、孙优贤院士和王海峰、杨强、周伯文、蒋田仔、焦李成、陈俊龙、田奇、胡德文等国内外院士、专家获得大奖,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创新人才不断涌现,抢占数字经济新高地和产业创新集群主阵地提供有力支撑,在我国智能科学技术领域享有较高盛誉。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数字技术、智能经济与数字化产业已成为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重点领域。加强关键核心的“卡脖子”技术攻关,抢占颠覆性商用技术制高点,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尽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和数字化产业经济尤其重要。2021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China AI Industry’s Annual Meeting(CAIIAM2021)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起主办,作为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盛典的主题配套活动,大会集闭门研讨、荣誉表彰、项目签约、高端论坛、产品展示、报告发布等主要板块于一体,聚焦数字经济时代下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是国内权威性高、规模较大、品牌力强、行业影响深远的年度人工智能标志性颁奖盛会。


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本次大会推行“线上线下协同”办会,采用“1+23+X”模式,含1场主论坛、23场专题论坛、技术论坛和分论坛,以及权威报告发布、揭牌仪式、项目合作签约等系列活动,邀请部委专家、两院院士、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委员、提名及评委专家、获奖代表和企业家等研讨交流,发挥获奖团队及项目成果的学术、人才、技术和产业优势,整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评选基地人才和项目资源,强化人工智能创新供给和高端平台集聚。颁奖大会论坛主题涵盖6G、元宇宙、智能系统、视觉感知与自动驾驶、智能芯片、AI+智能通讯及网络、智能康复与主动健康、健康中国智慧医疗、安全人工智能、智能信息推荐系统、生物医药与大健康、边缘智能计算、决策智能、网络空间安全、智能健康与医疗、图像处理技术、机器智能交互、数字经济与社会治理、AI+生物医疗、机器学习、粮食大数据、科技金融和新技术投资等优势领域及产业应用。通过展望人工智能未来趋势,展示基础前沿理论成果,分享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与战略科技任务,集聚领军科学资源,交流关键核心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赋能行业应用场景落地,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潜能,探讨高校院所企业科技奖励项目产业化体系机制变革,营造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生态,帮助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商业企业、科技园区和市场投资提供方向指引与决策支持,为促进我国人工智能科技奖励成果产业化和苏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区建设搭建高水平交流合作平台。


二、会议名称

第十一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盛典暨2021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


三、时间地点

2022年3月25日—27日(26日星期六上午为颁奖仪式)

中国北京、苏州工业园区


四、大会主题

创新赋能·科技自强


五、组织机构

(一)主办单位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二)协办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

(三)承办单位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评选基地、智博天宫(苏州)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

(四)支持单位

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苏州市科技局、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创新委员会、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苏州工业园区人才办、苏州工业园区科招中心、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苏州市科技镇长团、苏州国际科技园、苏州市人工智能学会、苏州基金博物馆、苏州市民营科技促进会、苏州市软件行业协会、苏州市知识产权服务业商会、苏州市产业园发展促进会


六、活动内容

(一)中国人工智能弱势分析座谈会暨人工智能50人论坛

(二)金鸡湖欢迎晚餐会

(三)第十一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盛典暨2021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开幕式

(四)中国(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化基地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中心揭牌,中国(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化基地专家委员颁证

(五)苏州工业园区与中国(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化基地产业示范项目签约、苏州人工智能投资基金启动暨投资机构签约、长三角“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基地揭牌

(六)2021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主题论坛报告会

2021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主题论坛(尖峰对话:颠覆性技术如何实现产业化落地、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投资的挑战和未来、青少年与获奖者共话人工智能发明创新)

(七)《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中国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人才地图》发布

(八)中国(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化基地首期科创营启动会

(九)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科技成果产业化经验交流会

(十)5G+智慧医疗应用试点项目启动会

(十一)长三角“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论坛

(十二)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盛典科学之夜

(十三)2021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专题论坛/分论坛

6G:开启移动通信智慧内生新时代专题论坛

元宇宙之虚拟人前沿技术论坛

智能系统专题论坛

安全人工智能专题论坛

网络空间安全专题论坛

智能芯片专题论坛

边缘智能计算专题论坛

智能康复与主动健康专题论坛

健康中国智慧医疗专题论坛

智能健康与医疗专题论坛

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专题论坛

AI+生物医疗专题论坛

智能信息推荐系统专题论坛

决策智能技术论坛

视觉感知与自动驾驶技术论坛

机器学习专题论坛

AI+智能通讯及网络技术论坛

图像处理技术论坛

智能交通专题论坛

机器智能交互专题论坛

数字经济与社会治理专题论坛

粮食大数据技术论坛

科技金融大讲堂


七、参会人员

部委专家、两院院士;地方政府领导;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委员和部分评委专家;国内顶尖学者、全体获奖代表和企业家;行业机构代表、大会论坛演讲嘉宾;中央、省市及行业媒体记者等。


八、支持媒体

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新华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社、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科学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中国妇女报

环球时报、瞭望新闻周刊、江苏工人报、中国教育报、时代周报、澎湃新闻、中国企业报、中国工业报、中国社会报、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电子报、中国交通报、中国环境报、人民邮电报、智能系统学报、中国高新科技杂志、中华网、中国网

北京日报、新华日报、新民晚报、江苏卫视、江苏省广电总台、江苏省科协调宣部、扬子晚报、南京晨报、南京日报、南京广电融媒体、荔枝新闻、江苏科技报、江苏都市网、苏州日报、现代快报、姑苏晚报、苏州工业园区官网、苏州广电、名城苏州、江南时报、苏州电视台、江苏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江苏网、人民政协网江苏、新华日报交汇点、苏州时讯新闻网、凤凰网

江苏经济报、江苏商报、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中国经济网、中国经营报、北京商报、科技金融时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导报、牛刀财经、中国经济周刊、科普中国、央视科教频道、央视客户端、百度新闻、新浪科技、网易科技、搜狐科技

CAAI、腾讯、知识分子、学术头条、机器之心、雷锋网、创客公社、智东西、大数据文摘、AI科技评论、量子位、数据派、CSDN、数据观、腾讯大苏网、AI报道、钛媒体、智源社区、苏城24小时、苏州国际科技园、IDC圈、企迪网


九、防疫须知

(一)所有参会人员需全程佩戴口罩,并实名登记(包括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等信息)。

(二)按照北京、苏州两地的疫情防控规定,参会报到人员需出示健康码、行程码绿码并测量体温,行程码带*的参会人员,需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参会。

(三)会议期间,组委会将在酒店为参会人员设置免费核酸检测服务。

(四)参会人员每日开展自主健康监测,如有异常应立即与大会医务人员或组委会联系报备。

(五)凡来自中高风险地区(黄码或红码)的人员谢绝参会,感谢配合。


十、联系方式

第十一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盛典暨2021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组委会

联 系 人:陈老师、王老师、崔老师

联系电话:010-82686687、18994413779、0512-62927535

电子邮箱:wwjkjj@caai.cn

wangqingyuan@caaipalace.com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2022年02月12日


Copyright © 2010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互联网ICP备案:京ICP备06029423号-1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 邮编: 100876 技术支持: 010-62283919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