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其中,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监事会监事、湖南大学教授王耀南,原智能交通专委会主任、现智能交通专委会荣誉主任、武汉理工大学教授严新平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新当选的75位工程院院士中,来自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0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9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9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9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8人,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7人,农业学部7人,医药卫生学部10人,工程管理学部6人。此外,还选举产生来自挪威、美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9人。


在新当选的64位科学院院士中,数学物理学部11人,化学部10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0人,地学部11人,信息技术科学部7人,技术科学部15人。在这64名当选院士中,有9名是通过特别推荐机制当选。其中5名来自国家急需领域,4名从事新兴和交叉学科研究。新当选的20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来自12个国家,其中美国8人,法国2人,澳大利亚、奥地利、巴基斯坦、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荷兰、加拿大、瑞典、意大利、英国各1人。


image.png

中国工程院院士,CAAI监事会监事、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机器人技术与智能控制专家,中共党员。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曾任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领域主题专家、欧盟第五框架国际合作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湖南大学机器人学院院长、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科技委能源与交通学部委员等。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


长期致力于机器人感知与控制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围绕我国高端制造的重大需求,开创机器人自主加工动态规划与决策控制技术体系,提出系列高速高精视觉感知与自适应鲁棒控制方法,解决了多机器人高效协同制造的技术难题,发明机器人灵巧精准作业控制技术。率先研制出工业移动作业机器人、精密检测分拣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机器人自动化加工柔性生产线,并成功应用于航空、舰船、汽车、电子、医药等620余家国内外企业,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创建了机器人国家工程实验室,推动了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围绕我国重大工程建设的需求,突破大型多机组高效运行控制与优化调度关键技术,发明系列电力特种作业机器人,主持研制出高可靠自动化成套控制系统,成功应用于西电东送电站、南水北调泵站等国家重大工程,实现了大型电站和泵站安全可靠的稳定运行。


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十一五”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德国科研教育部(BMBF)国际合作项目等。


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11项、国际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工业应用最高奖”。


从事教学科研工作40年,坚持立德树人,为人师表,勇于开拓创新,培养出硕士140余名、博士60余名(含IEEE Fellow、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发表SCI论文160余篇,出版著作8部,获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为学院建设和学科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image.png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CAAI智能交通专委会主任、现CAAI智能交通专委会荣誉主任,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中心和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交通运输工程和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带头人;担任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航运与海事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内河智能航运交通运输业协同创新平台主任;兼任国际航运协会(PIANC)内河智能航运工作组专家、教育部科技委能源与交通学部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等。


水路交通工程领域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先后主持国家973、863课题、自然科学重点基金、支撑计划、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和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等科研项目20多项。他主持研制船舶动力设备磨损在线监测与远程诊断系统、内河高等级航道通航运行系统、船舶智能安全辅助驾驶系统,实现工程应用,为发展我国水路交通安全技术体系作出了突出贡献。


建立了摩擦学系统状态辨识方法,创新了摩擦学、动力学、性能参数和轴功率的“四法结合”监测技术,发明了船舶动力设备磨损状态在线监测与远程故障诊断系统,在我国疏浚、救捞、航运和国防等在役船舶(舰)设备运维保障中推广应用,推动了我国航运企业由经验管理、定期维修向实时检测、视情维修模式的发展。


提出了内河通航运行系统的构建方法,主持研发了“电子航道图为载体,在航船舶、航道要素感知网为依托,航道在线服务、多级船闸调度、船舶位置服务、海事实时监管等服务平台为支撑”的国家内河高等级航道“一图两网四平台”通航运行系统,在我国“两横一纵”水运主通道通航运行系统建设中推广应用,实现内河通航状态由静态采集向动态感知的变革,有效提升了我国内河航运系统的安全技术水平。


创建了“航行脑系统”,定义了感知、认知和决策控制等组成空间,攻克了“航行脑系统”的内河复杂航行环境与船舶状态融合与重构、识别与表达等关键技术,建立了欠驱动船舶智能安全辅助驾驶控制模型,研制了船舶智能安全辅助驾驶系统,为人工智能技术在船舶工程领域应用提供了新颖技术途径。


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12)、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2016)、省部级科技一等奖5项;授权发明专利32件;出版专著5部;发表SCI论文139篇。


作为交通运输部科技创新团队、教育部轮机工程教学团队负责人,被评为国家教育部“万千骨干教师计划”优秀教师(2002),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09)。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2019年11月26日


Copyright © 2010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互联网ICP备案:京ICP备06029423号-1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 邮编: 100876 技术支持: 010-62283919

二维码